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余華:我的寫作一直在家鄉
來源:大公文汇    2023-11-06 15:35


余華(中)表示家鄉一直是自己創作的來源。

【識港網訊】「我從來沒有離開過海鹽,只是工作意義上的離開。」「我的寫作、我的歸屬一直在海鹽。」11月1日晚,著名作家余華回到家鄉浙江海鹽參加2023年中國·海鹽南北湖文化旅遊節。期間他透露,自己作品中很多的地名、人名都從家鄉而來,家鄉是自己創作靈感的來源:「我只要寫作,就是回家。」

余華1960年4月3日出生於海鹽,並在那裏度過了童年、少年和部分青年時光。他1977年畢業於海鹽中學,1978年進入海鹽縣武原鎮衞生院當牙醫,後因寫作才華出眾而調入海鹽縣文化館工作,1989年又調往嘉興市文聯任《煙雨樓》編輯、副主編,直到1993年正式定居北京前,余華在家鄉生活了三十年左右。

余華告訴記者,在海鹽工作期間他曾對當地民間藝術、藝人進行過整理,這些都成為了創作來源。「到現在我還收藏着這份資料,寫作的時候,就會去翻一翻,很多人名、地名都從那裏而來。我聽說近期海鹽又整理了『七十二條半弄』的地名,我已經讓當地發一份給我,以後的創作中又可以用了。」自帶「網紅」氣質的他也不忘調侃說「當然小說裏好的故事屬於海鹽,不好的故事都是外地的。」

書迷們如果跟着「余華文學地圖」遊覽就能發現,《在細雨中呼喊》中的孫盪、南門,《活着》中的新豐、廣福橋,《許三觀賣血記》中的勝利飯店,《文城》中的萬畝盪、齊家村……這些曾出現在余華小說中的地方都可以在海鹽找到原型。

對於家鄉景色的印象,余華說:「我不看其他地方的日出,因為最美的日出就在海鹽。」當他回憶起小時候與哥哥一起趕去海邊看日出的場景,嘴角眉眼間依舊流露出微笑。同時,他還不忘為家鄉的綺園、南北湖等景點做「廣告」:「綺園過去也叫人民公園,我還經常去鉆山洞,每周至少三次。」「南北湖那裏的風景實在是太美了,一定要去看看。」

事實上,他對於家鄉的情感,在他的自傳性散文《最初的歲月》中可見一斑:「如今雖然我人離開了海鹽,但我的寫作不會離開那裏。我在海鹽生活了差不多有三十年,我熟悉那裏的一切,在我成長的時候,我也看到了街道的成長,河流的成長。那裏的每個角落我都能在腦子裏找到,那裏的方言在我自言自語時會脫口而出。我過去的靈感都來自於那裏,今後的靈感也會從那裏產生。」

责任编辑: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