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長沙是個燈火通明的不夜城,深夜街上仍然人聲鼎沸。筆者近日遊長沙,體驗了當地充滿煙火氣的城市面貌,品嘗遍布大街小巷的地道美食,還沉浸於藏在古巷裏的歷史文化之中。
在麻石小道、白牆黛瓦的襯托下,彷彿回到舊時長沙。
漫步悠悠古巷
不夜城、娛樂之都是長沙被大衆貼上的標籤,然而長沙保留不少古街巷,其中西園北里是古長沙最繁華的一條街巷。這條長500多米的古巷現時古樸靜謐,是鬧市中的一片靜土。從湘春路步入小巷,就會看見左邊的西園歷史陳列館、左宗棠祠及文襄園。巷內有多處歷史人文景點,包括武術大師杜心五、當代金石書法家李立故居等歷史建築,還有黃埔軍校長沙同學會舊址,可謂一磚一瓦皆有故事。古巷的中段有一棵巨大梧樹,有老人悠哉地走着,看起來是「原住民」,居民在樹下打造了「北里講堂」,不定期開展各類主題活動。這條老巷除了展現老長沙的市井生活,同時保留了珍貴的歷史遺跡。
歷史陳列館展出舊時西園的照片。
文襄園是為了紀念湘軍將領左宗棠而修葺的公祠。
歷史與潮流碰撞
若想感受新舊文化融合,便不能錯過被人稱為「又老又潮」的潮宗古街。在西園北里沿着黃興北路走15分鐘便到達潮宗古街,它並不只是一條老街,而是由很多小街巷組成的一個區域。街道上麻石鋪路,兩側可以看到斑駁的舊牆,沿着古街直走,會路過教堂、防空設施遺址、金九故居等歷史建築。沿着左側的梓園巷轉入,更像是走進了一個歷史建築博物館,那裏還有九如里公館、楠木廳、時務學堂。走在這片歷史文化區,就像踏上尋寶之旅,有不少創意潮流小店穿插在街上,與歷史建築相鄰排列,包括咖啡廳、雜貨店、首飾店、酒店民宿等,讓人感受到潮流與歷史文化的交融。欣賞歷史建築,再到特色小店呷一杯咖啡,感覺休閒舒適。
楠木廳位於連升街中段,設有老式擺設。
在潮宗街能見到舊民居與新潮小店並列的有趣街景。
這間舊上海裝修風格的網紅咖啡廳,店內不時傳出上個世紀的樂聲。
遊長沙除了必吃臭豆腐,還有必飲「茶顏悅色」奶茶飲品。
經典湖南菜式
午餐時長沙友人想帶筆者體驗當地菜,原本想到太平街上的「笨蘿蔔」餐廳,然而餐廳人氣爆滿,排隊的人擠滿店外,多達三十幾人,因此轉而到另一間私房菜館,位於白果園的公館31。白果園也是歷史文化景區,街巷中建有民國風情的建築,更遇見有人穿旗袍在拍照。在長沙必吃的小吃有臭豆腐,首先品嘗的是前菜臭豆腐及燒椒皮蛋。臭豆腐顏色墨黑,上桌時臭氣撲鼻 ,豆腐中間挖坑淋上蒜蓉及菜脯,入口外焦裏嫩,味道鹹香微辣。接着呈上的有大蒜辣椒炒臘豬臉、青椒紫蘇煮鱖魚、脆皮牛小排、青椒蒸茄子、筍衣蒸臘肉、家傳紅燒肉、白灼羅氏蝦、養生黑豆腐等,均使用青、紅辣椒,盡顯湖南人嗜辣的特色。其中筆者最喜歡煮鱖魚,青椒、紫蘇香氣四溢,湯味鮮中有辣,魚肉鮮美。另一道家傳紅燒肉也是筆者的至愛,肉質糯軟卻不膩,以往吃過的紅燒肉較甜,而這款則較香辣。
公館31優雅靜謐、裝修古樸。
紅燒肉肥瘦相間,香辣惹味。
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青椒紫蘇煮鱖魚上桌時湯白濃鮮。
懷舊市井風格
說到長沙的小吃,不能錯過小龍蝦。晚餐時筆者到了位於海信廣場的文和友,室內復原1980年代長沙小食街。一進店,縱橫交錯的招牌和霓虹燈、到處張貼的小廣告,還有各式各樣的小吃店映入眼簾,這裏共有六層,一至三層集合小龍蝦、臭豆腐、大香腸等特色小吃,煙火味十足。晚餐在四樓的湘春酒家進食,叫了多款口味的小龍蝦,長沙小龍蝦相當辣,招牌口味的一款用袋子裝着上桌,再配上額外的醬料。筆者最喜歡的是蒜蓉口味的小龍蝦,首先要吸蝦頭的精華,接着拿根筷子從蝦尾搓進去,就可以把整個肉推出來吃,一吃就停不下來。晚餐過後可以逛一逛文和友,入面還有書店、美術館、藝術品商店、照相館、酒吧等小店,還有小纜車可乘坐。若想吃些夜宵,還可步行十分鐘到太平街走一走,那裏能吃到地道的牛肉餅、醬板鴨、糖油粑粑等小吃,以及有眾多手信店,十分熱鬧。
文和友內有不少霓虹燈,燈光閃耀,小食街內縱橫交錯的樓梯成為最大特色。
蒜蓉小龍蝦以錫紙包裹上桌,浸滿香濃的蒜蓉汁。
太平街齊集各式小吃及手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