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港網訊】(編按:2017年冬,劉再復教授結束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暨高等研究院的客座課程之後,又應公開大學之邀,作了一次全校性的學術演講,以下是講題為「『四大名著』的精神分野」演講內容。)
四大名著是指四部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我鄭重地說明,籠統地通稱「四大名著」,有理由,但也有危險。就藝術水平而言(純粹文學批評),四部小說都堪稱經典(《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只是一般經典,不是「經典極品」),但就精神內涵而言,《水滸傳》與《三國演義》乃是壞書,二者皆是中國的地獄之門。而《西遊記》與《紅樓夢》則是好書,二者皆是中國的天堂之門。為什麼?因為前二者與後二者的精神方向根本不同,其精神分野可謂天淵之差,霄壤之別。接着,我從心靈分野、意志分野、境界分野等三個方面講述了四部名著的具體區別。從心靈層面上說,《水滸傳》太多兇心,即太多砍殺之心,對於主人公李逵、武松的殺人快感,作者的描述也報以快感。《三國演義》則是機心、偽心、權謀之心的大全,全書展示的「三國」邏輯是:誰最會偽裝,誰的成功率就最高。而《西遊記》、《紅樓夢》則童心洋溢,佛光普照。《西遊記》中的師徒結構,唐僧呈現佛心,孫悟空呈現童心。《紅樓夢》童心、佛心雙全,主人公賈寶玉的赤子之心,其內涵便是雙心並舉。童心表現為真心,包括愛情之真、友情之真、親情之真、世情之真。佛心表現為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所以我說賈寶玉就是准基督、准釋迦。釋迦牟尼出家之前是什麼樣?大體上是賈寶玉這個樣。而賈寶玉出家後會是什麼樣?大約正是釋迦那個樣。
心靈分野之外是意志分野。所謂意志,乃是人的內在驅動力,包括行為與心理的驅動力。《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主人公(英雄們)的驅動力,乃是權力意志。那不是一般的權力意志,而是最高權力意志,即爭奪皇位皇權的慾望。而《西遊記》與《紅樓夢》的主人公孫悟空與賈寶玉,其行為與心理的驅動力則是自由意志,也就是自由精神本身,也可以說是對自由的嚮往。不過,孫悟空呈現的是積極自由,他的大鬧龍宮、大鬧天宮,乃是積極自由的極致,而走出五指山後的西天取經,則是確認自由並非任性的我行我素,任何自由都包含着某種限定。而賈寶玉的自由意志,乃是消極自由的象徵。他不是重在「爭取」,而是重在「迴避」:迴避科舉,迴避世俗邏輯,迴避「立功、立德、立言」等不朽功業的追求。他讀詩作詩,沉醉西廂,追求情愛,均無功利之思,與其說是「爭取自由」,不如說是迴避掌控。從世俗的囚牢中走出來,才是賈寶玉的真性情真意志。
最後是境界分野。哲學家把境界分為自然境界(動物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最低者處於動物境界,如同禽獸。最高者處於天地境界,不僅具有人性,而且具有神性。賈寶玉始終處於佛性的宇宙境界中,處處慈悲待人。作為天外來客,他把佛教的不二法門貫徹到人世間,所以對人沒有貴賤之分、尊卑之分、內外之分、主奴之分、敵我之分。他用天眼看人,晴雯就是晴雯,鴛鴦就是鴛鴦,美就是美,生命就是生命。說她們是「奴婢」,是「丫鬟」,是「下人」,那是世俗世界的概念。這些概念從未進入寶玉的腦中與心中。他拒絕生活在世俗世界的濁水中與概念中,所以「出淤泥而不染」,五毒不傷。他愛一切人,理解一切人,寬恕一切人。王國維說,《紅樓夢》不同於《桃花扇》,後者是歷史,處於歷史境界中;而前者則超歷史,超時代,處於宇宙境界中。天地境界既高於《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功利境界(一切以「圖大業」為轉移),也高於包公(包拯)的道德境界。作家不是包公,他們既同情秦香蓮,也同情陳世美,面對的只是人性真實與心靈困境。曹雪芹是真作家、大作家,他既悲憫林黛玉,也悲憫薛寶釵;既寫出林黛玉的悲劇,也寫出薛寶釵的悲劇。因為他立足於天地境界之中,天生一副「博愛」的菩薩心腸和一副「兼美」的天地情懷。
十幾年來,我放下其他課題,專注於文學,並在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開設「文學常識二十二講」和「文學慧悟十八點」的講座,重新整理自己對文學的認知。在講述中,我只強調文學的「真實」特性,並且認定文學的功能只要「見證人性的真實和見證人類生存環境的真實」即可。這一見證功能也是文學創作的唯一出發點,不必選擇其他的出發點,包括「譴責」、「暴露」、「干預生活」、「批判社會」等出發點。我說的「真實」,乃是「真際」,而非「實際」。太虛幻境不是「實際」,但它也呈現「真際」。世界異常豐富複雜,人性也異常豐富複雜,作家只能盡可能貼近真際真實,不可能窮盡真理,也不可能抵達那個所謂「世界本體」的「終極」頂端。作家與哲學家一樣,對於世界、社會、人生、人性,只能不斷去認知、認知再認知,很難去完成「改造」。即使對於「國民性」,也只能呈現,而不能從根本上去改造。我的一切文學講述,均以《紅樓夢》為參照系。在此參照系之下,什麼是文學?如何文學?全都洞若觀火。
在《紅樓夢》面前,人們常會產生「高山仰止」之感。我除了「如見高山」之外,還覺得「如見星辰」。於是,一打開巨著,總想起康德「天上星辰,地上的道德律」的名句,並悄悄地作了變動,改為「天上星辰,地上的《紅樓夢》」。除此之外,我不知道如何表達內心對這部「經典極品」的熱愛與敬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