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版
在這裏認識香港



香港地下公廁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
2022-09-02 12:32

【識港網訊】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公廁,也能躋身歷史建築物的行列。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將中環一間有近百年曆史的地下公廁評為第二級歷史建築物,成為香港首個獲歷史建築評級的公廁。

圖:大公報

 

公廁多年前已停用

獲得評級的地下公廁位於中環鴨巴甸街與士丹頓街交界,1918年落成並投入使用。從中環地鐵站出來,沿着士丹頓街一直走到標誌性的荷李活道前警察宿舍,在士丹頓街和鴨巴甸街各有獨立的階梯進入,士丹頓街入口為女廁,另一入口為男廁,兩個入口相隔百米遠,但現已封閉停用。

如今,這間公廁的兩個入口均被鐵門封鎖,可看到以荷蘭式風格建造的紅磚牆,整道紅磚牆均有突出的柱腳和石蓋頂環繞,1918年的工務司年報對該公廁建築有詳細描述。在士丹頓街的入口旁邊,一張已經大部分剝落的紙張貼在牆上,依稀可以辨認“便所”二字。

 

按照英國標準建造

香港公廁是香港市政公共建築中數量最多的類型,現在香港有多達300多座獨立的公廁。追溯香港公廁的歷史,最早是在開埠初期。根據歷史資料,清廷外交官張德彝在其遊記《航海述奇》中描述,1860年已立例禁止在大街上隨地便溺。但當時的公共廁所並不多,不少公眾場所均未設廁所,因此不少人在“有三急”時,就選擇在後巷等較隱蔽的地方就地解決,以致這些地方經常臭氣沖天,也使這些地方有“屙屎巷”之稱。

香港在1890年代曾發生瘟疫,當年公廁需要收費,草根階級無力負擔,為整頓公共衞生,避免再爆發瘟疫,因此在中環興建多個地下公廁。由於當時中、上環人口稠密,地少人多,只能尋找那種斜坡“三角位”來建公廁,所以就有了“地下公廁”。雖然是建造給普通大眾免費使用,但是這些地下公廁的設計標準並不低,這些公廁都是按照英國標準來建造的,也有人每天管理,因此裏面的條件還很不錯。

 

因社會歷史價值獲評級

“雖然它只是一座公共建築,並無太大的建築價值,但是它確實具有研究20世紀初香港公共衞生設施方面的歷史價值。”在古物諮詢委員會的評估文件上,這間地下公廁被這樣描述。古諮會認為,地下公廁是為了大眾的生活和工作而建造的,當時的大眾對地下公廁有需求,因此,被評級的公廁具有相當高的社會歷史價值,同時也被當地的居民所懷念。

“公廁具有相當高的社會歷史價值,同時也被當地的居民所懷念。這個公廁也是第一個由於它的社會歷史價值,而非建築價值而獲得評級的歷史建築物。”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李浩然表示。地下公廁可以説是最早提供照顧民間的設施,見證當年生活面貌變遷。雖然歷史建築的評定過去比較重視輝煌的建築物,重視其建築價值,但近年也有意見認為歷史建築物應反映民間歷史與城市的發展,這次的地下公廁被評為歷史建築物,就是這種意見的反映。

 

未來可用作其他用途

這些當年建造的地下公廁,如今已漸漸消失,很多被填平。地下公廁的沒落與香港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上世紀80年代的中上環仍有多個地下公廁,但唐樓推倒重建新樓已有獨立廁所,公廁需求減少。再加上其他公用廁所的建設,尤其是商場和快餐店的興起,這些地方都設有廁所,路人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地下公廁漸漸無人問津。

現在,這間擬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的地下公廁大門緊鎖,被用作倉庫使用。古諮會表示,這間地下公廁已不可能再繼續當廁所使用,將來可能活化為其他用途,尤其是旁邊的歷史建築物前警察宿舍將活化為一個香港的文化產業地標,這間地下公廁可以由此而有新的用途。

责任编辑:guo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