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在從化區博物館的軍功章。
宣星村的劉氏宗祠在戰時成瞭解放軍的臨時指揮部。
一枚小小的軍功章,見證了廣州解放前的最後一場戰役。蜿蜒曲折的登山路,留下了戰士們曾經戰鬥的足跡。從化區溫泉鎮中西部、G105國道旁的宣星村,面積約5.6平方公里。作為廣州解放的最後一場戰役——雲臺山戰役,其舊址因保存完整,眾多遊客慕名而來,探尋這座紅色史跡。2009年,宣星村獲得了全國首個“中國紅色旅遊文化村”稱號,同年建立了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激戰雲臺山:一戰殲敵500多人
1949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44軍132師奉命殲滅從化一帶的國民黨軍107師一部,之後再進軍廣州。10月12日,解放軍到達呂田地區,與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三支隊第三團配合,開始戰前偵查。
12日21時,解放軍395團一營經古田、溪頭、大冚口首先進抵雲臺山南麓的溫泉宣坑村,然後搶佔佛仔坳等山地。此時,國民黨的大部隊已撤退至雲臺山下,發現被解放軍截擊,國民黨軍主力兩個營立即就近佔領雲臺山主峰。其中一部分佔據公路前面田寮旁邊的小山頭,用機槍封鎖公路,並從側翼向解放軍陣地進攻。經過激烈戰鬥,國民黨軍兩次被擊退。
待到黎明,在解放軍進攻部隊中的三營從東南方斜插過去,國民黨軍三面受敵,頓時崩潰,分股狂奔下山。其中一部分邊打邊撤,一部分向河邊逃竄。解放軍負責進攻的兩個連就近發起追殲。這時,396團奉師部命令趕到,在水底村背後及茅園等地打擊敵人。最終,殘餘的國民黨軍急忙退出,倉皇逃竄。
據瞭解,這場戰鬥最終共擊斃和俘虜國民黨軍500多人,並繳獲了一大批軍火。解放軍也犧牲了50人,109人受傷。戰鬥結束後,從化縣城宣告解放。此戰之後,解放軍勢如破竹,不廢一槍一彈直抵廣州,次日便完成瞭解放廣州的光榮任務。因此,雲臺山之戰為廣州解放之最後一戰。
一場艱苦戰:打了一天一夜整晚炮火連天
宣星村的村民劉伯,1971年到1984年曾經擔任宣星村生產大隊大隊長。在他的記憶中,老一輩的人經常會和他聊起1949年10月,解放軍在雲臺山的那一場英勇而激烈的戰鬥。
據劉伯回憶:“那場戰役打了一天一夜,整個夜晚炮火連天。解放軍就在村中的空地打地鋪休息,古村中的劉氏宗祠,也成瞭解放軍的臨時指揮部……而今,許多當年戰爭的親歷者都漸漸隨著年月老去了,但是曾經在此奮戰過的英雄們的事蹟卻一代代流傳下來。”
劉伯告訴記者,南北走向的雲臺山地處溫泉鎮雲星村和宣星村的交匯處,雖然海拔只有三百多米,但地處險要,緊扼要津,乃兵家必爭之險關,戰略位置不言自明。“當時,國民黨軍隊佔據了雲臺山的主峰,易守難攻,解放軍從山下向山頂攻打的難度是很大的,最後靠的是戰士們堅強的意志和視死如歸的決心才攻下的。”劉伯說。
一枚軍功章:家人無法找到烈士遺願未竟
在從化區博物館的從化革命史展廳中,保存有一枚“東北人民解放軍模範獎章”。這枚小小的軍功章見證瞭解放廣州前夜的雲臺山戰役。而軍功章的主人卻在踏入廣州城之前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倒在了宣星村的土地上,這位烈士叫潘玉德。
據從化區博物館原館長何彬介紹,這枚軍功章是2006年博物館準備重新布展時入館的,“當時我聯繫了潘玉德的戰友王敏等當年參加雲臺山戰役的五個老戰士,王敏提供給我一份烈士名錄和一枚軍功章。當時王敏不舍得將軍功章交給博物館,是我親自寫了借條,才借來給博物館作為館藏的。”
據宣星村史料記載,潘玉德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132師395團一營的戰士,曾參加過遼沈戰役、平津戰役。“這枚軍功章是潘玉德在雲臺山戰役之前,交給當時擔任一營文化幹事王敏的。潘玉德當時告訴王敏:‘這場戰鬥可能會比較難打,如果我在戰鬥中‘光榮’了,替我把這枚軍功章轉交給我的家人。’”何彬告訴記者。
之後,潘玉德所在的395團,在夜間與敵方展開了7個多小時的激烈交戰,最終500多名敵軍被擊斃或被俘,而395團1營,包括潘玉德在內的50名戰士也長眠於荒山之中。由於一直無法查清烈士家屬的情況,那枚小小的軍功章一直未能交到他的家人手中。
何彬在擔任館長期間,也一直在試圖聯繫潘玉德的家人或後人,但最終也沒能成功,“那枚軍功章一直躺在展櫃裏。很遺憾,烈士的遺願至今還沒有完成。”何彬說。
一座紅色村:古村祠堂牆壁高掛烈士英名
近日,記者再次來到這座充滿紅色記憶的村莊。宣星村與雲星村交界處,就是雲臺山所在地。從山腳出發,沿著後期修建的登山步道,可以體驗解放軍曾經作戰時所走過的路。大約經過半小時的步行,離山頂不遠的地方,也就是當年雲臺山戰役激烈交戰的地點。記者看到,為了緬懷戰鬥中英勇的解放軍,宣星村立下了一塊石碑以示紀念。
下山途中,記者遇到了一群來自海珠區某單位的員工。他們向記者表示,此次是單位組織來參加紅色旅遊活動,“爬雲臺山,重走革命路”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第一站,雖然剛到半山腰就已經大汗淋漓,“戰友”之間仍相互鼓勵,繼續向著山頂進發。
在宣星古村,記者見到了當年作為作戰指揮部的劉氏祠堂。祠堂內的牆壁上,掛著當年雲臺山戰鬥主要指揮官姓名及烈士英名錄,以及戰鬥中留下的少數珍貴的圖片資料。當地人告訴記者,曾久居於此的村民,早在20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經全部搬進了新村,留下這座始建於明末清初、占地40多畝的嶺南建築群。
記者瞭解到,2009年宣星村開始發展紅色旅遊,修步道、自行車道、汽車道等,對全村進行全面的升級改造。村裏還在雲臺山修建了雲臺山戰役遺址和長達2000多米的登山石徑,還對宣星古村的週邊面、小巷道等進行了修繕與維護。2009年12月,宣星村被評為全國首個“中國紅色旅遊文化村”,同年建立了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現在每年的清明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日等節日,許多公司都選擇來到宣星村進行各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每年大概有6000人來宣星村旅遊,3、4月份最多。同時,古建築是宣星村的一個特色,許多人都會來這裏拍照。”宣星村黨支部書記劉珩說。